自身免疫性疾病影响了世界上大约5%-8%的人口,且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医学诊疗技术的发展,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显著提高。据统计,中国目前自身免疫疾病患者数量约在3000万左右。[1]
相较于竞争白热化的肿瘤赛道,免疫领域的竞争更像是火山下的岩浆,日益汹涌。2021年的全球畅销药物排行榜上,有8款重磅自免产品进入前30,销售额占比超过1/5,总计达近600亿美元。[2]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预计中国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市场规模在2030年将达到231亿美元,而生物药在中国自身免疫疾病中的份额将由2021年的32.9%提高至2030年的71.8%。[3]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药企之一,杨森已深耕中国免疫领域17个年头,在此期间,共有4款免疫产品在华上市,不断将中国免疫领域的医药创新战线向前拓展。就在不久前,杨森中国刚刚发布了“2023深境计划”,以科学为本、使命为上和患者为先三大核心战略,加速助力学科进步、行业发展和患者服务的进一步完善。
(资料图)
日前,杨森中国副总裁、免疫与肺动脉高压事业部负责人何旭正先生详细介绍了进入2023年后,杨森中国如何用“三个高度”,助力中国免疫领域迈向崭新的时代。
杨森中国副总裁、免疫与肺动脉高压事业部负责人 何旭正先生
科学高度:
瞄准免疫领域“高潜力靶点”
2023年3月,新版国家医保目录开始启用,杨森治疗成人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创新药物古塞奇尤单抗注射液被成功纳入。
古塞奇尤单抗是全球领先的IL-23抑制剂,2019年12月在华获批上市,为中国的银屑病患者带来创新选择。
何旭正表示,IL-23作为“高潜力靶点”,是现阶段杨森在免疫领域发力的重点,比如古塞奇尤单抗通过靶向抑制位于斑块状银屑病致病核心通路中的‘上游’调控因子IL-23,帮助患者长期缓解症状,且持续针对该靶点,杨森正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更多适应症的临床试验和产品研发。
作为全球领先的IL-23抑制剂,目前古塞奇尤单抗在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二期研究中均展现显著的疗效;其针对克罗恩病的治疗在2023年3月已被纳入突破性疗法,有望加速在中国获批。
“杨森以领先的创新优势在免疫领域建立了业内强大的产品组合和管道。除了全球领先的IL-23抑制剂,还有全球领先的全人源‘双靶向’IL-12/23抑制剂等,为全球范围内数百万的免疫疾病患者,带来了变革性的疾病治疗方案”,何旭正介绍说。
据了解,杨森最早入局免疫领域,即从带来全球领先的TNF-α抑制剂开始。之后的乌司奴单抗亦即全球领先的IL-12/23抑制剂,引领了银屑病和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进入“白介素时代”。
乌司奴单抗于2019年在中国上市,并于2021年纳入全国医保目录,为中国银屑病和克罗恩病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其作用靶点IL-12B、IL-23R是中国银屑病人群的易感基因,提示该靶点的抑制剂或更适合中国患者使用;与此同时,也为中国克罗恩病患者带来了兼顾疗效安全性便捷性的创新治疗选择。自上市以来,全球近90个国家或地区获批使用乌司奴单抗,累计超过300万患者接受该治疗方案。
使命高度:
乘势而为实现行业“高站位”
今年是杨森进入中国的第38年,何旭正表示,作为“健康中国”的贡献者,杨森不断见证和推动中国免疫领域的发展,助力分级诊疗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并促进医学人才培养,持续践行对中国的承诺,服务更多免疫疾病患者。
以炎症性肠病(IBD)为例,杨森支持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发起“炎症性肠病专科联盟”项目。自2021年以来,该项目已经在全国多个省份启动。在中国炎症性肠病领域带头专家以及多个省级IBD中心的带领下,形成了以省级为单位、以上下联动为纽带、轻症不出市、重症不出省的协作网络。
“杨森在华的发展,紧密贴合政策环境变化的脉络,并结合杨森在疾病领域的治疗优势,寻找更多的机会点,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杨森对炎症性肠病领域的推动也是如此。”何旭正说。
据介绍,“炎症性肠病专科联盟”在各省级中心带动下,积极开展科研交流合作项目,通过培训提升科研能力,并协同开展多中心课题,有效提升地市医院科研能力,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项目在全国多个省份开展“专科医生培训”,以基层医疗机构炎症性肠病专科发展与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同步提升以消化科为主的多学科规范化诊治能力,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效率。
此外,炎症性肠病专科联盟以“中国炎症性肠病诊疗质量控制评估体系”为标准,同步推进炎症性肠病专业医生教育和学科建设的评估与认证,实现医疗机构间的诊疗标准化和同质化,截止2023年3月,全国专科联盟内通过“中国炎症性肠病诊疗质量控制评估体系”认证的区域诊疗中心已超过50家。
何旭正强调,免疫领域是杨森覆盖的六大疾病领域之一,在“2023杨森中国深境计划”的大框架下,杨森中国积极与卫生健康部门及医学会等多方合作,致力于推动免疫领域诊疗的规范化,实现中国免疫的发展,这是深植于杨森在华发展路径中的坚定使命。
关爱高度:
满足患者全方位的“高需求”
何旭正说,“患者为先”是杨森所有工作会议上被提到的高频词。在他看来,患者的需求是杨森开展一切工作的起点,“我们的策略、举措以及研发方向,一定是以患者为中心进行的”。
免疫疾病需要长期治疗,患者和他们的家庭常常要面对较重的经济负担。在提升创新治疗方案的可负担性方面,杨森中国也有自己的解题思路。
何旭正表示,在创新药物获批上市之后,在自费阶段,杨森中国通过支持公益性组织的患者援助计划,让符合临床条件且有需要的病人进入患者援助计划,帮助更多患者用上创新药物。与此同时,杨森更会积极支持并投入到国家医保目录更新的工作中来,通过助力推动创新药物及时地被纳入到医保目录,让更多的患者可以实现药物的报销,减轻治疗负担。
2021年5月,国家医保局会同国家卫健委出台《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双通道”是指通过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两个渠道,满足谈判药品供应保障、临床使用等方面的合理需求,并同步纳入医保支付的机制。
在何旭正看来,“双通道”政策是国家大力提高创新药物可及性的重要举措,随着“双通道”陆续在各个省市落地,杨森也积极与各地医院和药店保持协同,助力患者凭处方在医院或药店更方便地用药,更好满足免疫疾病长期治疗的需求。
他介绍说,不论是银屑病,还是炎症性肠病,患者群体都偏年轻化,很多的患者在疾病治疗之外,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面临着很多的未被满足需求。对此,杨森中国多年来支持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等全国性的公益性组织,基于对患者诊疗需求的深度洞察,通过多种形式为优化患者的就诊体验,提高患者对疾病及其治疗的认知,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此外,杨森还积极支持公益组织开展如“爱愈无银”中国银屑病患者赋能公益项目、“我要胖10斤”中国炎症性肠病患者赋能公益项目等,涵盖患者赋能活动、疾病科普等,从聚焦患者的治疗需求延展开来,全面覆盖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需求,不断提升患者赋能的广度和深度,助力患者回归美好生活。
2023年,杨森中国IL-23抑制剂被纳入医保,业界也将今年戏称为“23元年”。无论如何,杨森瞄准“高潜力靶点”,大举推升免疫科学“高度”,是这家全球医药界排头兵的使命担当,也是明智之策。在华发展多年,杨森中国将其科学优势,注入到对“健康中国”愿景的推动中,让免疫领域的发展也打上了杨森的烙印。
展望杨森免疫的未来,正如何旭正这位从业26年的老兵所说,“变革型的创新,让免疫领域进入了新时代,但患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他们依然在等待——这是我们出发的原点,也是杨森免疫的初心所在。”
[1] https://news.bioon.com/article/16eee4140372.html
[2] https://www.drugdiscoverytrends.com/50-of-2021s-best-selling-pharmaceuticals/
[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2125677631673377&wfr=spider&for=pc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