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诸侯割据,曹操官渡之战彻底打败了北方最大的“军阀”——袁绍。自此曹操占据长江以北大片的地区,携天子以令诸侯,逐渐形成了曹魏“集团”。孙权继承其兄长孙策的霸业,据江东而治,国富民强,称雄江东继而建立吴国。刘备自火烧赤壁一战,得荆州四郡,而后兵进四川,施仁政得民心,据天府之地,在诸葛亮的协助之下建立了蜀国。自此三国格局形成。
在三国角力之中,蜀国最弱,诸葛亮洞察时局,提出联吴抗曹的谋略,但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荆州之争。加之关羽被孙权所害,刘备死后联吴抗曹这一策略早已名存实亡,剩下的只有诸葛亮独撑危局了。
(相关资料图)
历史上对诸葛亮六出岐山伐魏,倾全国之力,鞠躬尽瘁而无尺寸之功颇多非议。说他不会用人,逞个人英雄主义,把自己最后累死实乃咎由自取。我不同意此种说法,我想给读者呈现出诸葛亮的一片肺腑之言,到底如何还请你读完这篇文章再说吧。
杨颙,字子昭 ,荆州襄阳(今湖北襄樊) 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吏。北伐过程中,他亲眼得见丞相为蜀国大计事必躬亲,日理万机,他出于好心规劝丞相不要越俎代庖,原文是这样的:
杨颙谏曰:“某见丞相常时自校簿书。且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请为丞相以治家之事譬之:凡治家之道,必使奴执耕,婢典爨,鸡司辰,犬吠盗,牛负重,马涉远,私业无旷,所求皆足,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忽一旦将身亲其役,形疲神困,终无一成。岂其智之不如奴婢鸡犬哉?失为家主之法也。是故古人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昔丙吉不问横道死人,而忧牛喘;陈平不知钱谷数,云‘自有主者也’。今丞相自理细事,汗流终日,岂不劳乎?”
孔明泣曰:“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吾尽心也!”
译文:诸葛亮时常亲自考核文书簿册。杨颙径直入内,直言规劝诸葛亮:“治理国家要有分别,因此上级官员和下级官员的职责不能相互混淆。请我为您以一家之主来比喻:现今有一个人在这里,派遣奴隶执行耕种,婢女负责烧火煮饭,公鸡负责早上报时,狗负责在出现盗贼时叫唤,用牛来负重,用马来载人长途跋涉,私人的事没有一件耽误,所需要的都充足,生活舒缓,无忧,所需要做的只有饮食。突然一天,想要尽力亲自去做这些事,不再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做,耗费自己的体力,为这些琐碎事务,身体疲劳,精神困倦,最终没有一件会成功。难道他的智力不如奴隶、婢女、公鸡和犬吗?而是因为这违背了作为一家之主的原则。
“所以古人称:‘坐着谈论道理的人为三公,起身去做事的人为卿大夫。’邴吉不去理会路上的尸体,而担心牛因热而喘气,陈平不会回答关于国家赋税的问题,说:‘自然会有人负责’。他们都十分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如今您治理国家,亲自考核文书簿册,整天辛苦流汗,不也是十分艰劳吗!”诸葛亮因此对杨颙表示感谢。
注: 昔丙吉不问横道死人,而忧牛喘;这句话的出处:(暮春的一天,)丙吉外出,遇到行人斗殴,路边躺着死伤的人。然而,丙吉却不闻不问,驱车而过;掾史感到很奇怪,暗自纳闷儿。
过一会儿,当看到老农赶的牛步履蹒跚、气喘吁吁时,丙吉却马上让车夫停车询问缘由。
下属不解,问丙吉何以如此重畜轻人。
丙吉回答说:“行人斗殴,有京兆尹等地方官处理即可,我只要适时考察其政绩,有功则赏、有罪则罚,这样就可以了。丞相是国家的高级官员,所关心的应当是国家大事。而问牛的事则不同,如今是春天,天气还不应该太热,如果那头牛是因为天太热而喘息,那么现在的气节就不太正常了,农事势必会受到影响。所以,我过问了牛的事儿。”
(汉朝还属于农业社会,农事如果不好,势必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丙吉问牛而不问人,说明他抓住了问题的要害。)
注:陈平不知钱谷数,云‘自有主者也’。这句话的出处:当时朝廷中设立了左右两丞相,陈平推说自己才能不如周勃,做了左丞相,而周勃担任右丞相,(汉朝以右为上,故周勃右丞相为正职)但是周勃只是一个武官,怎么处理好这些,后来在文帝询问周勃处理的政事的时候周勃答不上来,一大把年纪了还要面临这么尴尬的局面。然后文帝又问陈平,陈平说这些细碎的事情应该问具体的负责人员,丞相是协调上下,帮助皇帝管理朝政的,并不用去管这些具体的细节。
其实以诸葛亮的才智岂能不知道这些道理,以他能掐会算的本领焉能推测不出蜀国命运,诸葛亮以不能为而为之。他难道不知道做一个太平丞相吗?可是托孤的重担不允许他那样做,他也愿意像汉丞相曹参那样做个萧规曹随的守业丞相,可他内心不允许,也许诸葛亮的宿命如此,怪不得他常说一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啊,不谋一事能谋一世吗?
关键词: